首 页 年会介绍
  注 册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房地产发展趋势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  陈国强

 
 

    很高兴在新年到来之际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盘点过去一年或者说当下我们行业的政策以及当下的市场情况。我想先从政策的层面和大家来分享,大家知道,过去的一年2013年,因为政府换届,所以我们面临了新的政府周期和新的经济周期,同时我们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政治周期,所以从政策的角度来观察过去一年,实际上非常特殊,或者说在过去若干年当中,2013年显得非常的特别、非常的前所未有。

    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我们看到了去年,差不多超过半年时间有一段很长的政策真空期、政策静默期,去年的年初大家知道有一个“国五条”,到四季度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一轮地方的新政,但是这个中间超过半年时间我们新一届的中央领导、新一届政府对于房地产调控、对于房地产发展几乎没做表态,没有再提楼市调控,没有再提到房价。所以在这个情况,在过去可以说房改以来,几乎是第一次遇到,有一个政策的真空期。

    第二个,我们也看到了去年从年初到年末,政策面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转向,年初的“国五条”实际上代表了上一届政府或者过去十年我们调控的可以说一个极致,各种行政手段,各种有形之手,可以说到了一个节点。但是四季度之后,特别是11月29日,我相信大家都注意到这样一个具体时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在第十次中央政治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做了一次长篇的针对房地产的讲话。这个讲话,我个人的观察,我们绝大多数的业内人士对他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这样一个讲话我观察,不但是近30年来,其实我们要放在建国以来近60年,中央最高领导专门针对房地产做长篇讲话的仅有两次,一次是1980年的4月份,我们今天杨慎部长在这里,他应该对这个事非常清楚,小平当年曾经对发展住房市场有一个讲话,这篇讲话我想对于后来的住房制度改革,对于我们迎来天翻地覆或者史无前例的住房政策变化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再一个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29日专门针对房地产做了这么一个上篇讲话,我估计很多人在当天看电视或者说听新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似乎他只是针对住房保障问题发表意见,其实远远不是,这个内容非常丰富,他谈到了住房未来的方向问题,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提到了两个为主的问题,比如说政府为主提供资源保障,市场为主要解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比方说谈到了三个体系的问题,住房保障体系、住房供应体系,还有一个是住房的标准体系。同时,这个讲话里边还谈到了四种关系,发展住房市场要处理好四种关系,这里边涉及到政府和市场,涉及到需要和可能,需要包括基本保障以及房子福利限制等等多个方面。我想以这篇讲话为高端,展现了新一届政府对于未来房地产发展,特别是住房发展一系列的思路。所以我建议,过去对这篇讲话认识不足或者重视不够的,我们在座的各位还是花点时间去学一学,认真的学习这篇讲话。

    这个讲话之后,我们知道年底迎来了一系列的重大的会议,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还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等,后来一系列的重要会议当中,相关的会议文件应该说在无论是相关的政策表述,还是内在的逻辑,是一脉相承的。未来的住房发展的思路,我想和上一届政府相比显而易见有很多方面的变化,最基本的、最根本的变化,我想恐怕新一届政府对于市场强调或者说对于市场的尊重,要认识市场的现实,要更多的运用市场的机制、市场化的思维,来推进住房市场,我想这个恐怕是我们观察过去一年政策面,我觉得是格外需要重视的一点。

    第一个,在政策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过去一年当中政府在政策上的“无为”和市场的“有为”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从中央层面来看,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出现了半年多的政策真空期,但是过去的一年,也可以说我们房改以来住房市场发展的最红火的一年,可以说是一个丰收年。这个情况,政府的“无为”和市场的“有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个现象我想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其实它也提出了一个很基本的命题,如何来看待政策,政府和市场之间到底应该确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市场本身有内在的、内生的增长能力,我们市场有很强的野蛮生长的能力,我觉得我们不能低估这个能力。

    第二个,我想从市场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来盘点过去一年的变化、过去一年的情况。从整体来看,去年一年,刚才我们提到的是房改以来十多年应该说市场的主要指标最好的一年,无论是投资指标、销售指标,包括相关的施工面积指标、新开工面积,甚至包括库存量,包括商品房的交易规模、销售金额的规模等等,应该说都创出了自房改以来可以说历史的新高,这个我想是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尤其值得我们业内自豪的一个结果。

    第三个,我们看去年的一年应该说市场分化的局面非常明显,有人吃肉、有人喝汤,尤其是一线城市,量价齐升的局面,房价出现20%以上的增长,同时,部分三四线城市也出现了市场显而易见的低迷,成交量上不去,价格出现盘整,甚至像温州出现了持续20几个月的房价的下跌。这样一种局面,实际上在最好的年份也呈现给我们大家了,也同样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或者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市场,在整体形势应该说向好的情况之下,出现城市之间明显的分化,甚至是两级化,我觉得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课题。这个问题本身揭示了什么呢?揭示出我们市场的复杂性,市场和区域的不平衡性。

    第四个,去年的市场我想还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特点,应该是地王重来。有机构统计,去年一年我们先后出现了规模不等的单价、总价地王60多个,当然这些地王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的重点城市、二线城市,大量中西部的三四线城市,我想在市场一片红火的局面之下仍然处在低迷状态,所以这个情况我想同样和刚才我们提到的市场分化是相关的。

    对于2014年市场未来的走向或者说市场的前景,我个人有几点观察,我想这里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首先,我想从行业整体表现来看,我们没有理由悲观,理由在哪里?最基本的,从三中全会到之后的一系列的重要会议,实际上释放出非常明显的、明确的改革的信号,过去我们在房地产发展当中,我想调控手段使用的可以说无以复加,新一届政府对于房地产的发展,刚才我们也提到了,恐怕会更明显的把行政之手收回来,要更多的发挥市场的力量,所以未来的市场不可能出现大的起伏,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但是2014年国家恐怕也不会再像2013年市场这种增长,销售面积20%以上、销售金额30%以上这样的快速增长,所以增速会小了,市场热度会有所降温,这是我想我们的第一个判断。

    第一个,我想从市场分化的角度来看,我个人判断,2014年的市场分化可能最主要的还是表现在企业之间的分化,区域之间像2013年出现了这种两极化现象会有所收窄,或者说区域之间的这种分化局面会有所缩小。理由也很简单,首先,像2013年表现的非常突出了,像北、上、广、深,包括部分热点城市,量价齐涨的局面,它的背后我想最基本的还是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伴随着2013年土地供应的大增长,部分三线、四线库存过高的城市,由于减少供应、减少开工量之后,区域之间的这种分化局面我相信和2013年相比,这种分化不像2013年那么剧烈,或者说跟2013年相比这种分化会有所收缩。

    另外,我想有几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或者值得我们期待的方面。

    首先,地方政府的表现。在新的年度里边,我们地方政府在调控当中、在市场发展当中他们如何表现。我们注意到,最近住建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当中,姜部长提出未来市场要格外注重分类调控,分类调控的这个思路之下需要更多的发挥地方政府在行业发展、在市场调控当中的作用,所以地方在未来一年当中,地方政府他们如何作为,我想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二,我想我们企业转型方面,同样是我们值得关注和值得我们期待的看点,刚才万通老总介绍立体城市,我想万通的立体城市就是我们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的案例,像这样一个案例,我觉得应该值得我们更多的加以关注,或者对新出现的各种商业模式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第三个值得关注和值得期待的,是我们从三中全会以后陆续推进的各项改革,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包括户籍制度改革,等等,这些外围的改革必然会对我们房地产未来发展深远影响。
这些方面的推进,这些方面的举措,我相信我们在座各位都会格外的关注,其实我想应该更多一层的期待,让我们共同的对未来在相关领域的这些改革抱以期待。

    谢谢大家!